Friday, July 10, 2009

十宗綱要-三論宗2

2009-07-07 & 08

三論宗第二講:
  • 三論宗所依經論(課文第二節)
  • 中論第一品:「不生亦不滅」之「不生」義,以穀之不生為例。今穀由上一代穀組成,上一代穀亦含上二代穀,故今穀實包含了過去無數代穀,綿延不斷,無有「生」期。不生亦不滅,前穀亦無有滅期。
感謝幾位居士的費心的整理,提供如下的三論全文。
學員應看完「三論宗」的課文,並試著理解中論第一品中「八不中道」的說明。

另外,這是學員收集的「三論宗」資料:

3 comments:

  1. On behalf of 傳豪師兄:

    師父,

    昨晚, 師父講的 [無生] 實在是非常殊勝而值得讚嘆! 本來傳豪有很多問題, 但經師父一說, 當下就有所相應, 回家後又重覆想想, 誠感有所了知. 在此特別電函師父, 希望有所指正如下:

    共生: 普通解說共生是以自生加他生來說. 既然自生與他生都是無生. 兩個無生之合當然亦是無生.

    但是師父之解是; 旣是共生亦是無生, 共生未曾創新故; 無創新者: 唯是不同之排列組合, 而有不同之呈現, 其體性之 [無自性] 並未轉變, 還是無自性. 故說無生. [生] 以創新解, 以轉變 [無自性] 解. 甚是精闢! 故說日下無新事; 諸法皆無自性, 一切法無恒常不變之自性而 [空]矣!

    俗締與真諦:

    俗諦是指事物之現象以因緣生法而呈現而遷流轉變而不定. 故說假, 說虛, 說妄.
    真諦是指事物之體性以無自性之體性遍一切且不轉變, 故說實, 說真, 而說是空性.

    因緣生法是依因緣(事物間之關係)具足而呈現, 呈現以因緣(關係)改變而改變成不同之呈現. 為何其可改變而呈現? 因其法性是無自性耳. 所以諸法因無自性而能呈現(生). 然此 [無自性] 之體性絕對不會轉變的. 故說緣起(呈現), 性空(無自性) 是一回事, 一體兩面說.

    緣起性空: 全是說諸法依因緣法而遷流轉變呈現 (俗諦), 而此能遷流轉變呈現之體性是絕不可能改變的 (真諦).

    故說俗締以真諦為依, 而真諦以俗諦而顯! 亙不相礙, 真俗不離, 非一非異也!

    如正思維因緣生法唯是因緣具足而呈現, 呈現之因緣轉變而轉變. 因緣轉變不可定, 故依因緣轉變而轉變遷流之呈現亦不可定. 不定者, 即是其呈現可以為無限不同之呈現而呈現. 故說是空相; 即是實相. 故說俗諦之實相即是真諦.

    又因時空不可分割, 故因緣轉變在時空裡亦不可分割. 故說一動一切動; 或說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如是故說因緣轉變不可定. 而呈現亦不可定. 不可定者亦是不可撐控也.

    若一切事物唯是因緣呈現遷流之現實, 唯是呈現有, 轉變有, 但是因轉變而不存有! 如斯則何必問; 從何來?何去? 誰來? 誰去? 直線思維可破也! 不存有! 怎能得? 無得怎失? 故可立 [一無所得], [本無所有], [一切法畢竟空] 矣!

    故中觀二諦之說解佛說之因緣生法最為究竟.

    請師父指正.

    弟子傳豪合十.

    ReplyDelete
  2. 師父: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你在上課時講無生的道理,對於世間有形體的事物如樹、樹枝、樹葉等,我明白這些法是有為法亦是無為法。但是我不能理解這四句怎樣應用在其他無形的法如受、想等,在百法明門論中不是指出這些都是有為法嗎?

    請師父開示。

    傳嫻合十

    ReplyDelete
  3. 傳豪:

    大致說來不錯。

    「真諦是指事物之體性以無自性之體性遍一切且不轉變, 故說實, 說真, 而說是空性.」

    空、無自性是不變之性,但勿想成有一個「不可見之個體」。空性是「性」,萬物之「相」因種種緣而現,因緣改變而變,故不定,此不定性即是無自性,即是空性。

    傳嫻:

    諸法不自生、他生、共生,在受想行識一樣適用。眾生的念頭由意根而生,意根即是前一念,前一念因現在眾緣,而有下一念。如:夏天昏昏欲睡在家,則前一念是「昏沉」。而「現在」一隻蚊子叮你而醒覺,雖醒猶帶一點昏,乃至帶一點瞋心,則是前一念及蚊子叮為緣,而生不同不之下一念。若無蚊子叮,則下一念可能仍是昏沉相似相續。既如此,下一念,無論是受想行識,皆如穀芽,不自生,不他生,不共不無因。眾生以此念念相續,輪轉不停。故新念實是無生,念念亦是無生,既是無生即是無為。而眾生我執於中自我撓亂,如楞嚴經說,「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