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資料:
俱舍論之英譯,先是有 Stcherbatsky 所意譯的 "The Soul Theory of the Buddhists", 之後有 Louis de La Vallee 的法文譯本(根據唯一的梵文註釋 by Yasomitra,及玄奘譯本及三本中文註釋),之後由 Leo Pruden 將此法文譯本翻成英文,即是 Abhidharmakosa 三大本,在太谷的圖書館有。但是,根據師父的經驗,這本譯錯的地方可能不少。
另外,1936年在西藏發現俱舍論的梵文本,但直到1967、1975 年才出版校正過的梵文本。根據梵文本,James Duerlinger 重譯了第九品,破執我品,即是 "Indian Buddhist Theories of Persons--Vasubandhu's 'Refutation of the Theory of Self'",於 2003 年出版。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俱舍宗.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俱舍宗.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Wednesday, March 4, 2009
十宗綱要‧俱舍宗: 俱舍論選讀
2009-03-03 & 04
這堂課我們選讀了《俱舍論,界品第一》中論主世親解題、緣起、及俱舍論之組織綱要之部分。
作業:
這堂課我們選讀了《俱舍論,界品第一》中論主世親解題、緣起、及俱舍論之組織綱要之部分。
作業:
- 解釋「二十五有」,以及其與三界、四生九有之關係。
- 什麼是「十六行觀」?
- 什麼是「勝義阿毘達磨」及「世俗阿毘達磨」?
- 無漏五蘊有另一個更有名的名稱,是什麼?與一般的五蘊有何關係?
- 有為法與有漏法是同義詞嗎?無為法與無漏法是一樣的嗎?有何不同?
- 舉例說明「擇滅無為」與「非擇滅無為」。
- 讀了這一小段《俱舍論》,有何感想?
Monday, March 2, 2009
十宗綱要‧俱舍宗: 法蘊足論,俱舍論之組織
2009-02-24 & 25
俱舍論選讀
接下來我們會做「俱舍論」的原文選讀,以及繼續介紹課文中第參節,「俱舍要義」。
目前收到的作業:
- 這堂課我們摘錄了一段「法蘊足論」。其中有一首偈:
欲我知汝本 汝從分別生
我更不分別 汝復從何起?
這首偈與「四十二章經」中那一首偈很相近? - 上課時,提到「法蘊足論」有何重要性?為何值得學習?
- 俱舍論每一品的內容是如何組織建立的?請做(或找到)一張俱舍論的組織圖表。
俱舍論選讀
接下來我們會做「俱舍論」的原文選讀,以及繼續介紹課文中第參節,「俱舍要義」。
目前收到的作業:
從四十二章經中找出舆下列句子意義相通的經文: 「欲我知汝本 汝以分別生 我若不分別 汝復從何起」
------------------------------
四十二章經, 第三十一章 - 心寂欲除 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 佛經云:「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 斷欲須從心斷。推此欲從意生,意復從思想生。思想寂靜故,意即寂靜。意寂靜故, 欲即寂靜。欲寂靜故,觀一切色,一切行如幻。 --Kay Chan
總說四諦的性質 | 講述苦、集二諦 (有漏的生死流轉因果) | 講述滅、道二諦 (無漏的生死還滅因果) | 明無我之理 | |||||
明萬法之存在 | 明迷之因果 | 明悟之因果 | 結 | |||||
從總體上建立有漏、無漏法
| 講苦諦的內容 (世是苦果) | 講集諦的內容 (業是苦因, 煩惱是苦緣) |
講滅諦的內容
| 講道諦的內容 | ||||
1界 品 | 2根 品 | 3世間品 | 4業 品 | 5隨眠品 | 6賢聖品 | 7智 品 | 8定 品 | 9破我品 |
名 、 色 世 界 | 有 情 之 心 身 | 有 漏 果 | 有 漏 之 近 因 | 有 漏 之 遠 因 | 無 漏 果
| 無 漏 近 因 | 無 漏 緣 (遠因) | 全 論 之 抉 擇 |
--Vicky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十宗綱要‧俱舍宗: 阿含經
2009-02-17 & 18
這堂從學員們提供的長阿含、增一阿含摘錄的經文中選了幾篇來閱讀及討論,希望引起大家對阿含的興趣。
這次也開始講解俱舍宗課文 p.103 至 p.106 第一段。請大家查一查以下的資料:
這裏是來自學員的二部阿含選錄:
長阿含經選讀
增一阿含經選讀
另有學員幫大家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資源:
網路藏經閣
其中,四部阿含經全文的 pdf 版本(CBETA製作)都在「大正藏」之下的第一卷及第二卷中。
《俱舍論》在「大正藏」第29卷。《法蘊足論》在第26卷。《俱舍論》的注釋在「卍續藏」第53卷。另外,近代俱舍論頌最完整詳盡的注釋當屬演培法師所著的《俱舍論頌講記》(共三大本,天華出版社。太谷圖書館有)。不過,演培法師出自於印順之門,對於禪宗、頓悟等的見解,見護並不一定認同。
* 大家在回應時,請註明是回答那一題。
這堂從學員們提供的長阿含、增一阿含摘錄的經文中選了幾篇來閱讀及討論,希望引起大家對阿含的興趣。
這次也開始講解俱舍宗課文 p.103 至 p.106 第一段。請大家查一查以下的資料:
- 世親造俱舍論的詳細因緣
- 世親迴小向大的因緣
- 中國的四大譯經師之介紹
- 「一身六足論」內容各各為何?
- 俱舍論的註解,今日能見到的有那些?
這裏是來自學員的二部阿含選錄:
長阿含經選讀
增一阿含經選讀
另有學員幫大家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資源:
網路藏經閣
其中,四部阿含經全文的 pdf 版本(CBETA製作)都在「大正藏」之下的第一卷及第二卷中。
《俱舍論》在「大正藏」第29卷。《法蘊足論》在第26卷。《俱舍論》的注釋在「卍續藏」第53卷。另外,近代俱舍論頌最完整詳盡的注釋當屬演培法師所著的《俱舍論頌講記》(共三大本,天華出版社。太谷圖書館有)。不過,演培法師出自於印順之門,對於禪宗、頓悟等的見解,見護並不一定認同。
* 大家在回應時,請註明是回答那一題。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十宗綱要‧俱舍宗: 阿含經
2009-02-10 & 11
本週介紹四部阿含的特色,及閱讀中阿含中二段關於無常無我觀、及「念處經」。由其「念處經」對四念處中的身念處,有特別詳細的說明,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
本週補充資料:阿含經介紹 中阿含經選讀
這一週請學員繼續閱讀各部阿含,並選錄出來與大家分享。
由學員根據本blog大家回應所整理出來的「十宗綱要」補充資料夾,也已放在太谷圖書館。
本週介紹四部阿含的特色,及閱讀中阿含中二段關於無常無我觀、及「念處經」。由其「念處經」對四念處中的身念處,有特別詳細的說明,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
本週補充資料:阿含經介紹 中阿含經選讀
這一週請學員繼續閱讀各部阿含,並選錄出來與大家分享。
由學員根據本blog大家回應所整理出來的「十宗綱要」補充資料夾,也已放在太谷圖書館。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十宗綱要‧俱舍宗: 阿含經
2009-02-03 & 04
十宗綱要課程,我們先從俱舍宗開始。
俱舍宗的基礎,是阿含經及歷代高僧大德為解釋阿含經所作的論典。
許多人學佛但從未看過佛典的基礎,阿含經。阿含經傳到中國,有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我們先選讀幾段雜阿含。
本週補充資料:雜阿含選讀1
線上閱讀大藏經:CBETA
本週的作業是:
十宗綱要課程,我們先從俱舍宗開始。
俱舍宗的基礎,是阿含經及歷代高僧大德為解釋阿含經所作的論典。
許多人學佛但從未看過佛典的基礎,阿含經。阿含經傳到中國,有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我們先選讀幾段雜阿含。
本週補充資料:雜阿含選讀1
線上閱讀大藏經:CBETA
本週的作業是:
- 這四種阿含,各有何特色?
- 請大家從這四部阿含中摘錄一些你喜歡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 閱讀阿含的時候,有什麼感想、心得?與大乘經的教理比起來如何?
Subscribe to:
Posts (Atom)